2009年1月1日 星期四

單元五-資訊個論淺談寫作

寫作是人類有意識地使用語言和文字來紀錄資訊、表達想法。紀錄資訊的工具和方法數之不盡,一般會用筆在紙上寫作,但過去也有人在石版、竹簡、龜殼、布疋等材質上寫作。隨著科技發展,使用打字機或電腦記錄文字也可稱為寫作。
寫作是人類表現無窮創作力的方法之一,這些作品稱為文學。作品的情節可以是虛構或紀實的,可以表現為各式長短的文章、詩詞歌賦、小說、劇本、書信等。

取自"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/index.php?title=%E5%AF%AB%E4%BD%9C&variant=zh-tw"
又有謂寫作是把個人的想法和觀點,以合理的邏輯、正確的文法和標點符號,轉換成白紙黑字,寫成句子,組成段落,進而構成一篇完整的文章。
關於寫作的理論
(一)早期的寫作階段模式學者學說內容概要
例如Elbow (1974)(1)勾繪心中意念(figure out your meaning),(2)將意念轉換成文字(put it into language)、Applebee(1979)持相似的觀點分為:(1)寫作前(prewriting),(2)寫作(writing),(3)修改(editing)、Draper (1979) 則提出寫作的五階段模式:(1)寫作前(prewriting),(2)構思(formulating),(3)起草為文(transcribing),(4)再構思(reformulating),(5)修改(editing)
以上1980年代,西方認知心理學家認為階段模式對寫作各階段的描述偏重外在的「寫作活動」(activities),而忽略寫作時的內在認知歷程。此外,將整個寫作歷程視為直線循序進行,稱之為「直線模式」(linear model)的假設,讓認知心理學家持不同的看法,而認為在實際寫作歷程中,各個階段的寫作行為實際上是穿插交替進行的,稱之為「循環模式」(the recursive model) (Perl, 1979;Flower & Hayes, 1981)。
(二)認知歷程模式(a cognitive process model)
1980年代起,國外認知心理學家開始從認知的觀點,探討寫作的心理歷程。他們最常用的研究方法,是要求受試者在寫作時進行「有聲思考」(thinkingaloud),然後根據記錄下的內容,分析出寫作歷程的一般面貌。其中以Flower& Hayes (1981) 的模式最常為人引用,對心理運作的解說也最詳盡,主要包含下列三個層面 (轉引自張新仁,1992):
1.寫作環境(the task environment)
係指作者除外的所有事物,包括:寫作題目、刺激線索、讀者對象,以及到目前為止所寫出的文章等。
2.作者的長期記憶(the writer's long-term memory)
係指作者儲存在長期記憶內有關題目、讀者和寫作計畫的知識。作者所擁有的字詞、文法、標點符號和寫作文體等方面的知識也儲存在此。
3.寫作歷程(the writing process)
根據他們的看法,寫作可大致可分解為「計畫(planning)、「轉譯」(translating) 和「回顧」(reviewing) 三個主要歷程:
(1).「計畫」:該歷程旨在「設定目標」(goal setting)、「產生想法」(idea generation)、和「組織想法」(idea organization)。「目標設定」是指根據寫作的目的和文章的對象,設定撰寫的方向和筆調,以引導寫作計畫的執行。至於後二者也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「內容構思」和「文章佈局」。
(2).「轉譯」:是指正式下筆,將泉湧而出的文思轉換成白紙黑字,也就是俗稱的「起草」。在此過程,個人的工作記憶能力將會擴展到極限,因為作者需要同時考慮許多事項,例如擬定的目標、擬定的計畫、內容的構思、已完成的文章內容、以及用字、遣詞、文法規則、作文規範和文章結構等等。
(3).「回顧」:該歷程在整個作文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目的是在隨時「檢查」(evaluate) 寫出的內容是否妥當,並且「修改」(revise) 不滿意的地方。修改的策略,可以是局部修改,也可能整個重寫(rewrite)。而修改的層次,有的針對文章架構或意義作修改,有的則是就語詞或表面層次作修改。Flower & Hayes 認為實際的作文歷程並非依上述順序直線進行,而是三種活動隨時穿插交替進行。譬如,有許多細節的安排,可能是在邊寫邊想的過程中進行,而非事先佈局時就已考慮周詳。又如,修改可在計畫完成後立即進行,也可在寫作進行過程中隨時邊寫邊改,或是在初稿完成後才作修改。換句話說,計畫、起草與修改均可能持續發生於整個寫作歷程,同時沒有必然的先後順序。
以上資料摘自陳鳳如(2003年3月)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讀者覺察能力之研究
《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》,第十六卷第一期63~88
寫作帶來的是焦慮或是療癒心靈的秘方,各有解讀無法定論,但藉由寫作表現將難以掌握的思緒及情感畫作具體的文章,該是大家都須重視的能力。

沒有留言: